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园林景观

生态园林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20-11-28 16:39:34 人气: 标签:什么是生态园林
导读: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详情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详情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

  (1) 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

  (2) 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率,调节小气候,吸收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生态平衡。

  (3) 美化景观,店灶狱请在绿色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发展的绿色生态。

  生态园林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是简单的返朴束愉谅,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基本原则,其原则指明了植物配置的艺术要领。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在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进行配置时,遵循均衡的原则,使景观稳定、和谐,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园两旁,右若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邻近的左侧须植以数量较多,单株体量较小,成从的花灌木,以求均衡。配置中有规律的变化会产生韵律感,如杭州白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的配置,游人沿堤游赏时不会感到单调,而有韵律感的变化。

  既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根据生态学上“种类多样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要使生态园林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充实生物的多样性。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只有丰富的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也只有多样性的种类,才能构建不同生再懂挨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催记效果。城市绿化中可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

  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的特性,这种特性是难以的,我们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群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借鉴本地自然条件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把各种生态效益好的树种应用到园林建设当中去。

  L.J.Batten认为:小气候主要是指从地面到10余m至100m高度空间内的气候,这一层正是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

  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0℃~24.5℃,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面低8℃~20.5℃,而在冬辨狱嫌季,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则比裸露的球场表面温度提高4℃左右。

  婚外沉沦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据观测,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

  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减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

  有关资料表明,每ha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CO2,生产600kgO2,每ha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CO2,生产750kgO2,供1000人呼吸所需要;生长良好的草坪,每ha每小时可吸收CO215kg,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CO2约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l0m2的树林就基本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CO2吸收。可见,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应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树林,才能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清新。如考虑到城市中工业生产对CO2和O2比例平衡的影响,则绿地的指标应大于以上要求。

  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主要有SO2、N0x、Cl2、HF、NH3、Hg、Pb等,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有研究表明:当SO2通过树林时,浓度有明显降低,每公顷柳杉林每年吸收720kgSO2。臭椿夹竹桃罗汉松、银杏、女贞广玉兰龙柏等都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

  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种杀菌素,而具有杀菌能力。据法国测定,在百货商店每m3空气中含菌量高达400万个,林荫道为58万个,公园内为10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林区与百货商店的空气含菌量差7万倍。

  植物,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15分贝,3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6~8分贝,4.4m宽的绿篱可减低噪声6分贝。树木能减低噪声,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

  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系统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中国不少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的探索,如、天津、合肥、南京、深圳等。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与之间、与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如在上海地区的园林绿化植物中,槭树、马尾松等生长状况不良,不宜大面积种植;而水杉池杉落羽杉女贞广玉兰、棕榈等适应性好、长势优良,可以作为绿化的主要种类。

  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不同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如杭州植物园的槭树、杜鹃园就是这样配置的。槭树树干直立高大、根深叶茂,可吸收群落上层较强的直射光和较深层土壤中的矿质养分杜鹃是林下灌木,只吸收林下较弱的散射光和较浅层土中的矿质养分,较好地利用槭树林下的荫生;两类植物在个体大小、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方面有效差异较大,按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分异进行配置,既可避免种间竞争,又可充分利用光和养分等资源,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春天杜鹃花争妍斗艳,夏天槭树与杜鹃乔灌错落有致、绿色浓郁,组成了一个清凉世界;秋天槭树叶片转红,在不同的季节里给人以美的享受。

  指两个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这些都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必须注意的。

  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中的丰富度、变化程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们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应尽量多造针阔混交林,少造或不造纯林。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进行综合研究。

  运用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微差,对比与协调等美学原则,采用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等手法造景,富有季相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如上海外滩南京-以市花白玉兰花为主调,林下种红杜鹃,红装素裹,相映成趣;东-南京,用草花、绿篱、草皮组成形似“浪花”和“如意”的大图案,色彩醒目;四平两侧由广玉兰、银杏、美人蕉组成有节奏变化的绿带,上海九亭绿化示范园中,规划了由广玉兰、红叶李、银杏、红运玉兰和茅白杜鹃,八角金盘组成的绿带,形成“步移景换”的流动画面。

  强调意与形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利用植物寓意联想来创造美的意境,寄托感情。如利用优美的树枝,苍劲的古松,象征;青翠的竹丛,象征挺拔、虚心劲节;傲霜的梅花,象征不怕困难、无所;利用植物的芳名:金桂、玉兰、牡丹、海棠组合,象征“金玉满堂”;桃花、李花象征“桃李满天下”;桂花,杏花象征富贵,幸福;合欢象征合家欢乐;利用丰富的色彩:色叶木引起秋的联想,白花象征柔和,黄花朴素,红花欢快热烈等。

  例如宝钢:中国大型钢铁企业环保型生态园林建设的典范,他们以生态园林理论为指导,以提高绿化生态目标和绿化效益质量为目的,根据宝钢的生产情况和的污染情况选择配置了360多个具有吸收有害气体或吸附粉尘能力较大的植物,绿地总面积达414.55万m2,其中草坪130万m2,绿地覆盖率28.52%,人均绿地面积达129.54m2,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山石化:在卫生防护林带建设中,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按生态学原理进行配置,其结构合理,效益明显。如SO2、NO2通过林带,在生活区的浓度递减60%,乙烯、飘尘及铅递减100%,风速平均递减43%~62%;含菌量降低;改良了土壤,创造了良好的,招引来鸟类达94种之多。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是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从而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

  例如:枇杷树丁香桃树八仙花-八角金盘,林沿种枸骨葱兰;银杏、广玉兰香樟、桂花、胡颓子-薰衣草;含笑+蜡梅+丁香+桂花-结香栀子-玫瑰、月季;其中,枇杷安神明目,丁香止咳平喘,广玉兰散湿风寒,许多香花树种如含笑、桂花、广玉花、栀子等,均能挥发出具有强杀菌能力的芳香油类,银杏叶含有氢氰酸,故保健和净化空气能力较强。

  指运用植物典型的特征建立起各种不同的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在良好的绿化中获得知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的自觉性。

  如:上海植物园的进化区,闸北公园内的生态园,规划为市花区、海棠区、进化区、名花区、珍濒区、藤蔓区、水生区等,可使游人在观赏植物的同时学习到有关植物学的不少知识;在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园内普遍建立科普知识型生态园。

  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建设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发展具有经济价值的乔、灌、花、果、草、药和苗圃,并与协调,既满足市场的需要,又增加社会效益。

  特定的文化如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风景名胜、教、古典园林等,要求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型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感情与宏观之间的景观意识,引起共鸣和联想。

  不同的植物材料,运用其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布局则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和气氛,如常绿的松科和塔型的柏科植物成群种植在一起,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气氛,高低不同的棕榈与凤尾丝兰组合在一起,则给人以热带风光的感受,开阔的疏林草地,给人以开朗舒适、的感觉,高大的水杉、广玉兰则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感觉,银杏则往往把人们带回对历史的回忆之中。因此,了解和掌握植物的不同特性,是搞好文化型人工植物群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海鲁迅公园(虹口公园)较好地应用了植物进行意境创造,如围绕鲁迅先生陵墓、雕像广种常绿花木,借喻先生;在纪念馆四周广植桃、李、梅,象征先生“桃李满天下”和平易近人的品格;地被植物大量种植既能观赏又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暗示先生早年学医,以医学救国的爱国思想。

  黄道婆纪念馆的绿化设计上,则利用与纺织有关的桑、竹、棉、麻等有江南农家特色的植物进行配置,以突出这位中国古代科技名人和杰出的中华民族妇女的贡献。

  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扩大了绿量,提高了透视率,创造了优美的林冠线和自然的林缘线,比零星点缀的植物个体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在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地理,营造多姿多彩的植物群落,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的渴求,调和过多的建筑、道、广场、桥梁等生硬的人工景观对人产生的心理压抑。园林中的植物群落与山坡、建筑、水体、草坪等搭配及易形成主景,山坡上的植物群落可以衬托地形的变化,使山坡变的郁郁葱葱,创作出优美的森林景观;建筑物旁的植物群落对建筑物起到很好的遮挡和装饰作用,城市建筑也因掩映于充满生机的植物群落中而充满活力;水体用水生植物、岸边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与水体本身形成和谐的统一体,岸边植物的倒影映入水中,更增加了景观的趣味性;以草坪为背景和基调营造的植物群落能够丰富草坪的层次和色彩,提高草坪和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

  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植物群落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层次与数量,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高,光合能力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比单层树木大,例如乔灌草结合的群落产生的生态效益比草坪高4倍。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稳定性强,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也明显增强,因此,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4]。

  生态园林的社会效益,不仅仅是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文体活动,以吸引游客为主,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态园林绿地的观点,把园林办们自然的第一课堂,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人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创建知识型植物群落,激发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则让人们同植物和睦相处;生产型植物群落告诉人们绿色植物是之本;观赏植物群落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自然的意识。住宅附近成片的植物群落,有助于消除人们的身心疲劳和压抑,及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公益观念。通过日常对自然界的荣枯(生长、开花、凋谢、季节变换)和生命活动(鸟类、小动物等动物)的接触,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自觉性、创造力、想象力以及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绿色植物,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自然的过程。生态园林应是人类模拟大自然的缩影,园林不单是游憩场所,而应是人类得诸自然、还诸自然的一块人工植物群落。

  植物的养护管理手段,浪费财务、时间和人力,又会污染。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和调节能力,可以将树叶转变为植物营养的原料,变废为宝,减少不必要的养护管理工作。建立阳性与中、阴性,深根与浅根,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等混交类型的植物群落,使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生态因子,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又可防止病虫害,例如:松栎混交可互相抵御松毛虫,从根本上降低了养管费用。另外,园林植物具有多种经济价值,园林经济效益应从第三产业收入向着开发园林植物自身资源。

  1925年荷兰生物学家蒂济(Jaques P.Thijsse)和园艺师西普克斯(C.Sipkes)按照造园师斯普令格(Leonard Springer)的设计在海尔勒姆(Haarlem)附近布罗门代尔(Bloemendaal)2公顷的土地上创造了一座自然景观的园林。其中包括树林、池塘、沼泽地、一片欧石楠丛生的荒野、一片沙丘景观和一片混生着阿刺伯野草的谷类植物。这座园子曾不断向教师和孩子们普及自然知识。

  1937年,出生于丹麦后来移居美国的詹森(JensJensen)和莱特(Frank Lloyd Wright)一道,在伊利诺伊州的春田城建造了草原风格的林肯纪念园,在伊利诺伊湖畔24公顷的农田上布置的仅仅是一片缓缓坡向湖边的大草地,在不同地段上生长着纯种和混生的草类。

  1940年由布罗尔斯(Broerse)在以南的阿姆斯蒂尔维茵(Amstelveen)开始建造一座2公顷的生态公园,后来又由兰德维尔(Landwehr)加以发展。其形式是一系列林间空地,每个都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水边一片很宽的地带错地分布着种类繁多的植物所组成的不同群落和生境。

  荷兰的一些生态学家还在布罗克辛根(Broekhungen)建造了一座试验性生态园。那是一座试图让植被自然发育的园林。通过以土和水为主的自然差异促成植类的多样化。同时不让土壤中的养分过多以实现这些植物的自行养护。

  这样的生态园林甚至在建筑较多的街坊中也已出现。距伦敦塔桥不远的威廉·柯蒂斯(William Curis)生态公园在不足半公顷的面积上通过部分自发的植被演变创造出一个广泛范围的群落生境。在栽下的348种植物中有205种自然存活下来。

  设计生态园林的时候,一定要很多因数考虑进去,比如:美术学里面的光学投射原理,还有就是尽量要运用一些黄金分割比,还有是一定要体现大自然与人类和谐。

  随着人们对人居质量重视程度的提高,“生态园林”的实践与探索受到社会重视,以期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生态园林是良好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各项规划建设以不使遭到为标准,行为主体的活动朝利于周围并融于自然的类天然群落。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的社会文化、生态意识达到一定水平下渴望实现的目标境界。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