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晋中一座古老的小城太谷县,有一对父子老药工,爷俩掌握着国家级中药保密处方技术和将面临失传的中国古代中药的“独门秘笈”。如今,这爷俩又被行内人称作是“中医药的活化石”,这父子俩究竟是谁?他们的中药为什么久盛不衰? 带着这些疑问,小米的乱情人生近日,央视《中华医药》栏目记者经过有关部门同意后,专程赶赴山西太谷,对父子俩进行深度采访。从《中华医药》栏目中,我们得以“父子老药工”的传奇故事。 这对父子老药工身上肩负的荣耀不仅如此,他们还掌握着将面临失传的中国古代中药的“独门秘笈”,这门手艺活更被认定为国家级中药保密处方技术。 1941年,17岁的柳子俊,在口这条街上为了求一口饭吃,而走进一家名声显赫的老药店,开始了学徒生涯。这个药店名为广升远,也就是如今的广誉远。老人说,刚刚走进广升远之时,他们生产的中药就已蜚声中外。 柳子俊当年做徒弟的时候,光接触的配药就有四五百种,师傅不会手把手地教授,所以学艺就是跟着师傅偷艺。时间长久,磨练增多,便可让技艺潜移默化了然于胸。 那时老药店有一副秘方,是来自明朝的宫廷。明朝嘉靖龙体虚弱,服用此方的药后,身体便逐渐强壮起来,并连生数子,遂赐名为龟龄集,后来到清朝乾隆对此药也是推崇有加。后来,几经辗转,龟龄集秘方被带回太谷县,于是御用圣品便来到了民间,并受到当时富甲一方的太谷商加赞赏。 柳子俊在广誉远,一工作就是一辈子,从事中药七十多年,掌握了中药行当里的大部分绝技,现已成为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终身药师,并且将这些绝技传给了儿子柳惠武。 中药是根据处方要求来进行的。中药处方原理依据的是古老的文化——,而文化的创始者箕子,就出自老药工爷俩所在的太谷县。所以自古以来文化便深刻影响着太谷县这方水土的人。 柳氏老药工父子在深谙文化的同时,更懂得中药的传奇和奥秘,就在于能否将药材的真正药性挖掘出来。爷俩对药材的讲究与专注,以下几种药材就是最好的。 姜是日常烹饪的调味品之一,有发散风寒、清热解毒等功效,经过神秘地后,它就会发生神奇地变化。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介绍,干姜进了火一烧,是可以入血份的,所以它能作为妇科圣药来使用,具备温经止血、救急回阳、温脾止泻等功效。 地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医认为熟地黄性甘、微温,归肝、肾经,它有强心、利尿、降血糖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而没经过的生地黄,则不具备这样的药效,所以要将用黄酒浸泡的地黄,放入密封的罐子里蒸熟,然后倒出来晾晒,如此反复九蒸九晒,直至将凉性的生地黄,彻底调整为温性的熟地黄,这样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药效。 但由于地黄这项技术过于繁琐,耗时太长,所以早已被许多人所弃用。而眼下柳子俊、柳惠武爷俩,还能在太谷县这座古老的小城里认认真真地着九蒸九晒技术,讲究的就是药材的纯正和地道。 古老神秘的中药技术、宫廷御用的经典处方、身怀绝技的老药工,这些都是中华医药历经数千年,沉淀出来的文化瑰宝。今天它作为非物质文化,在山西省被完好地保存下来,这是一种幸运。 作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瑰宝级企业,广誉远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距今已有将近500年的历史了。在这近500年来,广誉远严苛制药,精益求精,秉承“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古训,遵循“非义而为,一介不取;合情之道,九百何辞”的准则,恪守诚信自律的晋商,“以义制利”铸就了百年老店的历久弥新。
|